科技写作漫谈 (6):论文题名的拟定 [2013-09-02] |
科技写作漫谈 (6):论文题名的拟定 任胜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杂志社编审)
科技论文的题名是论文的画龙点睛之处, 是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 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恰当、最简明的逻辑组合, 即: 题名应“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 题名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1) 吸引读者. 题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label), 一般的读者通常是根据题名来考虑是否需要阅读摘要或全文, 而这个决定往往是在一目十行的过程中做出的, 因此, 题名如果表达不当, 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使真正需要它的读者错过阅读论文的机会. (2) 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 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主题词作为线索, 因而这些词必须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 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 此外, 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大都使用自动检索系统, 其中有些是根据题名中的主题词来查找资料的, 因此, 不恰当的题名很可能会导致论文“丢失”, 从而不能被潜在的读者获取. 题名撰写的基本要求 (1) 准确(Accuracy):题名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为论文的“标签”, 题名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 也不宜过于烦琐, 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 如果题名中无吸引读者的信息, 或写得生涩难解, 就会失去读者; 反之, 题名吸引人, 读者就有可能会进一步阅读摘要或全文, 甚至复制并保存. 题名中准确的“线索”(keys)对于文献检索也至关重要, 在期刊目录和网络检索的论文清单中, 题名中的术语应是文章中重要内容的“亮点”. 例如: (i) Action of antibiotics on bacteria (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 该题名过于宽泛) (2) 简洁(Brevity):题名应当言简意赅, 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 具体而言, 题名最好不超过25个汉字, 或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 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 就尽量不要用两行(超过两行有可能会削弱或冲淡读者对论文核心内容的印象). 当然, 在撰写题名时不能因为追求形式上的简短而忽视对论文内容的反映. 题名过于简短, 常起不到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作用. 在内容层次较多、难以简化的情况下, 最好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 如: “空位BLAST(碱基局部对准检索): 新一代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程序”, 其中的副题名起补充、说明作用, 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3) 清楚(Clarity):题名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 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处, 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 为表达直接、清楚, 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 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 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 应严加限制, 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 对那些全称较长, 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缩写, 才可使用, 并且, 这种使用还应受到相应期刊读者群的制约. 如: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等已为整个科技界公认和熟悉, 可以在各类科技期刊的题名中使用; BWR (boiling water reactor, 沸水反应堆)、PW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压水反应堆)等已为整个核电学界公认和熟悉, 可以在核电期刊的题名中使用, 等等. 为方便二次检索,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 有些“文体指南”和“作者须知”中还特别规定题名中不得使用专利名、化工产品、药品、材料或仪器的公司名、特殊商业标记或商标等. 题名的句法结构 题名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 其中的动词多以分词或动名词形式出现. 由于陈述句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通常也显得不简洁, 因此, 大部分编辑和学者都认为题名不应由陈述句构成. 为清楚、简洁地表达, 在题名所包含内容较多的情况下, 可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 有时可以用疑问句作为题名, 尤其是在评论性论文的题名中, 使用探讨性的疑问句型可使题名显得比较生动, 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 “橄榄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是否应该重新审查?”, 生动且切题. 系列题名(series title)是指主题名相同, 但文章序号和副题名不同的系列论文的题名(如: “密度函数的热化学: III. 正解交换的作用”). 现在多认为不宜采用系列题名形式, 原因之一是因为主题名重复, 并且系列论文的内容重复部分(如引言)也较多, 从而不够简明; 其二是因为读者仅阅读其中某一篇论文难以了解研究工作的全貌; 其三是如果系列文章的某一篇如果不被同一刊物接受发表, 则有失连贯性, 影响读者阅读. 对于读者来说, 每篇论文都应展示相对独立的研究成果. 因此, 作者应尽可能将系列成果的文章独立成文, 分别发表. 摘编自《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任胜利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7年第5次印刷) |
首 页 >> 培训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