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单篇全文
基于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近场双光梳研究 [2025-07-18] |
【作者】 王晨捷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导师】 黎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太赫兹(Terahertz, THz)波兼具微波的电学特性和红外波的光学特性,是重要的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在物质谱检测、生物医疗方面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 QCL)由于其高功率、可调谐、电泵浦的特性,是1-5 THz最高效的辐射源之一。光频梳是由一系列等间距且稳定的频率线组成的宽带相干光源,有望解决THz领域中高稳定频率标准等核心问题,促进THz技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THz QCL是产生太赫兹光频梳的理想辐射源,基于THz QCL光频梳的双光梳是一种新型多外差光谱技术,具有实时光谱检测、高频率分辨率等优势,是THz高分辨光谱检测的理想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微观世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传统光学显微镜受限于衍射极限,难以分辨物体的微观细节。近场扫描显微技术(Scanning Near Field Optical Microscope,SNOM)是借助纳米探针探测物质倏逝场信息的手段,突破衍射极限,实现纳米级别空间分辨率显微成像。THz双光梳和近场扫描显微技术结合,能够同时达到时间、空间、频率的高分辨检测,将开启新的微观光谱学研究领域,有望揭示常规技术无法探测到的新物理现象,从而促进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实现突破。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 为了提高太赫兹波与近场探针耦合效率,提高THz QCL光频梳频率稳定性,通过设计对称热分布的QCL封装结构,同时实现THz QCL出射光偏振态调整及热管理。实验中THz QCL采用脊形波导,出射光具有线偏振态。当太赫兹波偏振方向与探针平行时耦合效率最高,改进传统的THz QCL封装方式,在保证波导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偏振方向。进一步,基于有限元的多物理场模型对器件散热进行仿真模拟,设计对称性散热结构,降低QCL实际工作温度5.9 K,使其获得更均匀的热分布。实验表明,采用新型封装结构的THz QCL光频梳模式间拍频信号(Beatnote,BN)的信噪比最高提升16 dB,幅值艾伦方差降低两个数量级。双光梳最高工作温度提高约7 K,双光梳梳齿在1 MHz处的相位噪声减小25 dBc/Hz,具有强的稳定性。该工作在满足近场探测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一种使用对称热分布样品架的普适方法提高THz QCL的最高工作温度,提高光频梳器件的相干性、信噪比,提高双光梳的频率稳定性,该方法为后续太赫兹双光梳近场系统工作提供高性能器件支撑。2. 设计并搭建了太赫兹近场系统,该系统具有通用性,兼顾多种太赫兹光源、探测器,适用于多种太赫兹近场探测方式。使用两个THz QCL光频梳作为激光器和探测器,以s-SNOM和PF-SNOM两种近场探测手段进行近场光谱探测,成功获取包含样品金的近场信息的双光梳光谱。提出并验证多种太赫兹双光梳近场信号解调方法,如基于锁相放大器高阶解调、基于频谱分析仪实时解调、基于Boxcar的解调方案等。使用THz QCL和THz 量子阱探测器(QWP)作为光源和探测器进行THz成像,清晰分辨出硅和金的二阶近场信号,金的近场响应约是硅的三倍,成像空间分辨率达到95 nm,是入射光波长的0.13\%。该工作验证了太赫兹近场系统的探测能力,推动了近场光学和THz QCL双光梳光谱检测的结合,为微观光谱学测量打下基础。3. 太赫兹近场系统中的大量背景反射信号会对THz QCL产生光反馈调制,因此研究了THz QCL光频梳在光反馈调制下激光器工作模态的转变。THz QCL在刚突破阈值电流时由于增益较低,一般以单模工作,随着驱动电流的增加,模式逐渐增多,并通过四波混频以光频梳模式工作。本工作研究发现,THz QCL刚超过阈值电流但尚未进入光频梳模式工作时,通过较弱的光反馈能够激发起很强的模式间拍频信号,表示光反馈能够诱导THz QCL工作在光频梳模式。当THz QCL已经工作在较高的驱动电流,产生自启动光频梳时,引入光反馈会破坏光频梳的相干性。改变反馈强度,两种电流情况下的光频梳拍频信号都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与高电流驱动的自启动光频梳相比,光反馈激发的光频梳稳定性略有下降。进一步的,设计了基于光反馈的THz QCL双光梳系统,实验验证了弱光反馈诱导单模THz QCL形成光频梳的能力。该工作为研究近场系统中基于光反馈的THz QCL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为THz QCL光频梳的调谐性增加了新的探索维度。 基于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近场双光梳研究.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