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悼念报道

缅怀王守觉先生


 

王守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委员会名誉主任、著名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6年6月3日凌晨零点五分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

 

王守觉先生生前曾任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共享院士,先后于2007年为信息学院新生作“新生如何走上和谐成才之路”主题报告、2009年为信息学院新生作“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报告会以及2011年“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报告会。王守觉院士一直关心青年人的成长成才,热心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欢迎。



2011年王守觉院士在我校屏峰校区报告会现场

 

守觉出生于治学世家,父亲王季同是著名的数学家和机电专家,因有关“四元函数求微分法”被称为“王氏代数”;大哥王守敬,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二哥王守融是中国著名的精密机械仪器专家;大姐王淑贞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有“南王北林(林巧稚)”之称;二姐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最小的哥哥王守武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身心投入  创造辉煌

 

 

王守觉先生从事半导体与信息科学研究工作六十多年,是我国电子学科的泰斗,也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奠基人。他解决了“两弹一星”所需计算机的基础器件,研制成中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他还研制成功用于战略导弹的中国第一批硅平面管并创建硅平面工艺:他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块固体组件,为导弹专用微型机的研制创造了条件;他在我国半导体器件工艺、电路的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创了利用神经网络对多变量控制生产系统进行总结经验全局优化的方法,并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新理论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还提出了“仿生模式识别”新理论新方法,首创了信息处理新理论——“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为解决维数高、自变量数多、计算复杂度大的计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王守觉先生1925年6月27日生于上海。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5年获上海市劳模,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与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二等奖3项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杰出科研奖等奖励。

 

 

言传身教  诲人不倦

 

 

 

2007年11月

 

王守觉先生在屏峰校区为信息学院新生作了题为“新生如何走上和谐成才之路”的成才报告,报告中围绕树立理想信念、提高专业抱负水平、学习专业知识、锻炼综合技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生为成长为发展科学技术、建设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所应做的各方面努力。

2009年10月

 

在屏峰校区为信息学院新生作了题为“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成才报告,勉励广大新生要志存高远、放眼世界,还通过图形图像分析方法引导同学们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索科学问题,同时结合自己在动漫自动化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向新生展示了动漫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011年2月

 

在屏峰校区语林楼报告厅为信息学院学生作了题为“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报告,介绍了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结合自身在科学道路上60多年的经历,指导同学们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辛勤耕耘 芳名千古

 

 

王守觉先生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他一生勤奋不辍,学风严谨、务实求真、锐意创新,倾其毕生精力投身于半导体与信息科学事业。他待人忠厚宽容,光明磊落,做事身体力行,处世淡泊名利。他的逝世,是我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奋进前行。他的业绩和品德,将为中国科技事业树立一座不朽的丰碑。对王守觉先生的逝世.我们表示深切的哀悼!

王守觉先生千古!

 

(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