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王守觉院士回母校谈创新型人才培养
3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王守觉校友在逸夫楼给电信学院的200多位同学做了一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为题的讲座,这是“同济心、母校情”校友大讲坛的第七讲。
王守觉院士虽然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声如洪钟、精神矍铄,他从科学界的发展谈到国家社稷的前途命运,从科技的进步谈到科技人才的培养,并提出了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最关键的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他还上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从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的微观性与宏观性等几个方面向同学们指出了专业学习及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讲科学而不要迷信科学,质疑并寻求拓展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在讲座的最后,王院士还展示了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科技研究成果,在座的学子们都为我国前沿科技的发展而感到欢欣鼓舞。
王守觉院士简介:
王守觉院士,1926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半导体与信息科学专家,是我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奠基人之一。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5年获上海市劳模,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1980年当选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现为《电子学报》编委会主任,《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会主任,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主席。1990年起,王守觉院士致力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机器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基础研究,研制了系列化的神经计算机,开创了用神经网络对多变量控制生产系统进行总结经验全局优化的方法。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新理论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仿生模式识别”和“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新理论新方法,用于模糊照片的清晰化处理取得了十分优异的实际效果,验证了这种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新理论新方法使平面上全方位实物模型的识别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ORL人脸库做人脸识别效果比较,识别效果远优于支撑向量机。“仿生模式识别”像人类一样对事物一件一件的认识,在学习认识一件新事物时不会打乱原已学到的旧知识,这是传统模式识别难以做到的,它为模式识别开辟了理论上的新途径。王守觉院士提出和发展的“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新理论新方法,可实现对高维空间点分布的分析和研究,为解决维数高、自变量数多、计算复杂度大的计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人类思维中难以用数学方程描述的形象思维问题,提供了创建新算法、新模型的新思路。在数字化时代,它不仅为信息与信号处理提供了新理论,也为解决机器形象思维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相关论文获得2003年、2004年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为促使这种新理论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企业家的支持下,发展了仅凭普通银行卡磁条上存贮的有限信息能识别身份的安生银行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