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2018全国微电子研究生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
本次论坛指导单位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培训基地(北京)、微纳电子与集成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由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面向全国26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读研究生,及相关高校、科研单位的微电子相关专业研究生征稿。
本次论坛共分三个部分:论坛开幕式、分会场报告、论坛闭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魏少军教授、周玉梅研究员、张兴研究员先后在开幕式中致辞。由池保勇教授、韦亚一研究员、贺明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一)开幕式致辞
魏少军教授指出我们应该对自己国家微电子行业发展有清醒的认识,中兴事件前,有些媒体国产微电子,实在不堪一击。中兴事件后,消息又过于消极。不卑不亢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胡志明教授断言,“集成电路还可以再成长一百年”对大家而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获取学位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的方向,要对微电子有清醒的认识,要提升到为人类发展做贡献的高度,做一个既有素质又有素养的人才。
周玉梅教授指出微电子研究生学术论坛得到各个学校的大力支持,交流的益处大家也有目共睹。 目前,微电子行业仍面临人才紧缺的困境,希望各个高校共同探讨人才发展体系。学习微电子不是容易的事,希望大家能够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触类旁通,与时俱进。
张兴教授指出现代社会微电子技术发展也特别快,仅仅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深入还不够,还要有更广泛的知识面,这样把握好深与广的统一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选择了微电子的专业就意味着终身的学习,通过组织论坛可以锻炼团队能力,建立自己的团队意识。我们在座的三个学校占首批支持建设的全国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三分之一,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论坛能够把微电子论坛从北京传向全国。
(二)特邀报告
池保勇教授—硅基射频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池保勇教授通过报告介绍了硅基射频与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讨论了可重构技术、数模混合频率合成技术、相控阵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对所研发的毫米波雷达系统芯片进行了简单介绍。
韦亚一研究员—集成电路光刻技术
贺明研究员—钙钛矿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工艺
贺明研究员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发展讲起,介绍了通过利用溶液弯月面效应精确调控多元钙钛矿薄膜溶液印刷过程,实现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印刷成型,进而有效控制其内部电荷载流子的产生、扩散和复合过程,制备高效率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并用动画向我们展示了成膜的过程。
二、分会场报告详情
三、闭幕式
获奖名单
分会场1
北京大学韩润泽
清华大学莫汇宇
分会场2
清华大学罗登
清华大学庞亚川
分会场3
清华大学淮赛男
清华大学廖焱
分会场4
中科院微电子所周丽星
北京大学张腾
分会场5
清华大学周坤
北京大学陈汪勇
颁奖仪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研究员致辞
叶甜春老师首先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进行祝贺。他表示,相较于过往,本次论坛不仅论文多于以往,更有外地众多高校的学子从全国各地参加此次论坛。回顾论坛历史,博士论坛从各个高校的诸多小论坛中发展而来,形成如今的交流大论坛,旨在莘莘学子在论坛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最初的北京地区扩展到全国。研究范围设计愈加宽泛,报告的理论水平走在科研前列,参会者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越来越靠近世界前沿。
年初的中兴事件,更使我国诸多微电子人担负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把默默无闻的微电人推到了聚光灯下。对于半导体来说,西方从来对中国没有真正开放过。核心技术工艺从来都是禁运。
当下,总结我们国家微电子研究水平,我有三点要说,第一我们没那么差,我们集成电路经过60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五校联办到08年开始重回正轨。通过10年的努力,重新建立了我们的基础体系,产业体系,人才体系。第二做起来没那么容易,在当下的时代,我们不要自乱阵脚,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实现集成电路的发展这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我们从追赶到超越创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第三我们一定能做起来。我们已经稳步的做了10年,至少还要做20到30年,以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未来10年可能尤其关键,我们需要完成重点突破,整体反超的成就。而科学的高峰,一定要靠人去攀登,全身的力量都要使出来。对于现在的研究生同学来说,10余年的时间你们会成长成为行业骨干,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引领中国,找到新的道路,新的创新点,实现弯道超车,带动世界科技发展。
最后,年轻人应该树立高远志向,为之努力。论坛过了,交流不要断。加强交流,努力钻研,大家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微电子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