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上架新书
论思维过程的物理机制
[2018-07-04]



论思维过程的物理机制


索书号: B80-50/Z734


本书全面考察了人脑中各种可能的非平衡定态,根据自组织理论,探讨了意涵形成、记忆、思考决策等主要心理过程的物理机制;指出“自我”感觉源自主控中心的自反馈,它是产生个体意志的核心。本书撇开流行的以图灵测试为基础的智能概念,转向以学习和创新能力解释智能的演进,揭开人工建造所谓“创新型机器”或“机器意志”包含的悖论,进而论证自然界需要生命、智慧和社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展示了新的科学世界观。本书论题广泛,涉及多种基础知识,富于启发性,可供哲学、心理、逻辑、人工智能等专业人士和对思维本性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钟学富,1939年生,四川省新都人。196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门化。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7年赴美为访问学者。在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物理系从事固体电子结构研究,并讲授专业课程,现居美国。单独与合作发表中英文物理论文约30篇,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涉及信息论和物理学的哲学问题的论文约10篇。2002年起陆续出版《物理社会学》《社会系统》《休闲哲学》《社会理论的数理分析》等专著,尝试将自组织理论用于社会系统的研究,发展社会科学的演绎理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智能的产生
第一节 自然界系统的进化
第二节 自主系统的概念
第三节 学习活动和人工智能
第四节 创新活动,人工智能的极限
第五节 自反馈:创新机制和自我意识
第六节 记忆和自反馈
第七节 智能系统的机器原理
第八节 从机器到人
第二章 心理现象的物理描述
第一节 思想的意涵
第二节 记忆机制,定域分区模式的困难
第三节 信息加工和存储
第四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五节 情景和语义结构,暗信息
第六节 意涵共识和语言表达
第七节 形象和逻辑(语义)思维
第八节 知和懂,概念的关系网
第九节 推理、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定位
第十节 心理—物理平行主义
第三章 意志问题的表述
第一节 意志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当前事件
第三节 决策和监控
第四节 当前事件的唯一性
第五节 输入—输出模型
第六节 决策的末态性质
第四章 选择的概念
第一节 自然界中选择
第二节 选择作为信息过程
第三节 概率的缩并
第四节 选择价值
第五节 选择的模型化
第六节 判断作为选择
第五章 思维的自组织运动
第一节 思想结构形成的两种方式
第二节 思维的稳定性和向稳定的发展
第三节 思想实验、能动性和错误
第四节 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应用
第五节 低层次的随机性(灵感)
第六节 思想的自组织
第七节 形象思维的自组织运动
第八节 学习和创新的交织
第六章 选择模型
第一节 智能系统概述
第二节 利益和非平衡定态
第三节 变分原理
第四节 思维的因果性原则
第五节 理性抉择
第六节 心理选择的物理本性
第七节 综合选择价值
第八节 意志何以要“自由”
第七章 经验
第一节 成功和失败的记忆
第二节 经验记忆的累进增值作用
第三节 理性抉择vs.经验抉择
第四节 成功和真理
第八章 情感和情绪
第一节 选择倾向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 情感和情绪的起源
第三节 情感
第四节 情绪
第五节 玻尔的并协原理
第六节 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逻辑和形象思维的不同功能)
第九章 个性和人格特质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 遗传和生理要素
第三节 论自我
第四节 什么是人格精神
第五节 物理学家如何看待“人文”
第十章 潜意识和灵感
第一节 主控意识vs.潜意识
第二节 潜意识的判断
第三节 潜意识向显意识的过渡
第四节 潜意识的思想背景
第五节 灵感和联想的随机性
第六节 猜和灵感的逻辑检验
附录一 非平衡定态的说明
附录二 充足理由律和因果律的说明
附录三 地球上生命和思维的产生
附录四 语义结构的产生
附录五 系统的层次过渡和新信息的产生
附录六 关于概念的定义
附录七 关于人的认识能力
附录八 人脑中信息编码的物理分析
附录九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