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所2人获202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名单公布,半导体所翟慎强、张钊2人入选。
翟慎强,男,2014年中科院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长期从事中远红外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的材料外延生长、器件物理及其应用研究。通过有源区能带结构设计创新和生长方案优化,突破MOCVD生长QCL材料界面质量差的瓶颈,研制出3.5~11μm系列波长高性能QCL材料及器件,解决传统采用MBE生长存在的效率低、产能不足问题,对于推动QCL技术走向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出多能态斜跃迁宽调谐材料结构,突破调谐范围小的瓶颈,研制出不同中心波长宽增益QCL材料与器件,大幅拓展调谐频谱范围,并成功应用于典型爆炸物TNT的高灵敏检测,灵敏度达到500ng/cm2,为爆炸物、危险品等新型传感应用提供全新技术路径。在ACS Photonics、Photonics research、Nano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张钊,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016-201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2020年在日本国立广岛大学任助理教授,2020年底回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至今。从事高性能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高速有线通信收发器芯片(over-112Gbps SerDes/Wireline IC等),高性能时钟生成器集成电路(low-jitter, low-power, widebandPLL/DLL/Frequency Synthesizers),和面向IoT/生物医疗应用的极低电压极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代表性成果包括:提出了一系列低抖动低功耗时钟生成器技术,首次在小于0.7V的低压下实现了抖动小于60 fs,功耗小于10mW的低抖动低功耗锁相环,满足高速移动通信的高质量数据传输和长待机时间的需求;提出了极低电压时钟生成器新架构与电路技术,首次实现能够在0.25-V极低电压下工作的锁相环,且能效< 10uW/GHz,有效满足自供电传感器节点的应用需求;提出了高能效的SerDes技术,将60Gb/s的SerDes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能效改善至<1pJ/bit,有效改善数据中心的散热成本。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部分兼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