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所3人获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1月20日,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名单公布,半导体所游经碧、骆军委、李明3人入选。
游经碧“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钙钛矿半导体光电器件”。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首次提出稳定的反型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实现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大于单节电池效率,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制出转化效率高达 10.6% 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有机/无机钙钛矿电池方面开展了大量前瞻性的工作。研制出全低温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际上首次发现微量水对钙钛矿生长的促进作用这一“反常”现象并探讨了其机理,通过无机金属氧化物取代传统有机电荷传输层,显著提高了钙钛矿电池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骆军委“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现任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李树深院士;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Alex Zunger教授;2009年11月至2014年1月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永久职位研究员;2014年2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组建了从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设计和器件性能预测的研究组。在半导体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拓扑绝缘体和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用来模拟含有千万个原子的纳米尺度晶体管的全量子力学三维程序;在理论上卓有成效地广泛研究了半导体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的电学、光学和激子等性质,为开发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揭示和解释了半导体材料、量子阱和量子线等系统中新奇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世界上首次发现在拥有反演对称中心的材料中存在隐藏的自旋极化效应;用反向设计(inverse design)方法设计了高发光效率的准直接带隙Si/Ge 超晶格和 Si/Ge 多层 core-shell量子线;首次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轨道波函数在Dirac点正交切换,揭露了的二维拓扑绝缘体的正确能带图和提出了有效设计拓扑绝缘体材料的方法;对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可行性做了系统研究,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李明“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光子模拟信号处理”。现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助理,半导体所光电子研发中心副主任。2015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09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静冈大学,2009-2013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与国立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微波光子器件和光子模拟信号处理器件研究,实现了可编程光子模拟运算集成芯片和新型光电振荡器技术突破,受到学术界的积极评价。共发表了SCI论文120余篇,包括1篇Nature Photonics,4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Light: Sciences & Applications。担任半导体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半导体科技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